一、设备管理与责任
1.专人管理:实验室设备应由专人(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管理,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登记及安全检查等工作。
2.设备登记:所有设备应建立详细的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买日期、使用状况、维护记录等信息,并定期进行更新。
3.设备出借:设备原则上不出借,确因教学、科研需要借出的,应按规定办理出借手续,明确借用期限、用途及归还时间,并确保设备在借用期间的安全。
二、设备使用与操作
1.使用前检查:使用设备前,使用者应检查设备各部分部件是否齐全、能否正常工作,并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2.操作规程:使用者应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禁止擅自拆卸机器人的零配件,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或进行非法操作。对于复杂或高风险的设备,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3.使用登记:每次使用设备后,使用者应认真填写使用登记册,详细记录使用时间、使用者姓名、设备状况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信息。
三、设备维护与保养
1.日常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易损件和消耗品,应及时更换。
2.定期检修: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包括检查设备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及安全性能等,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3.维修记录:每次维修后,应详细记录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维修费用及维修人员等信息,以备后续查阅。
四、安全管理与防护
1.安全培训: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2.安全防护: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3.事故处理: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应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报告给实验室管理员或指导教师。同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五、实验室秩序与环境
1.实验室秩序: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静。不得在实验室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如玩游戏、上网聊天等。
2.环境管理:实验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者的健康。同时,应定期清理实验室的垃圾和杂物,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美观。
六、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实验室管理员或指导教师有权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对于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的,责令事故责任人进行书面检查,并按照原价赔偿,视情节轻重给予校级或院级通报批评,取消事故责任人半年实验室申请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