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9年6月,其最早的前身为原广西民族学院数学专修科。原广西民族学院于1960年设立数学专修科,1972年成立数理化系,1978年成立数学系,1998年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3年7月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1年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培育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一级学科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中澳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学院拥有近9000平方米的实验室,有自治区级重点科研实验室2个——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广西智能视觉协作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计算机与具身智能实验教学中心;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计算机与电子通信虚拟仿真中心;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智能信息技术现代产业学院;自治区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学院拥有校级重点科研实验室3个——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化技术联合实验室、智能计算网络与大数据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校级智能机器人基础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学习实验室、程序设计实验室、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软件工程综合实训室、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模拟与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室、系统集成实验室等近30个本科专业实验室。
人工智能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高级职称3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硕士学位教师5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50人,广西高校首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学院现有在校生2028人,其中本科生1874人,研究生154人,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82项,金额达2131.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204.4万元;自治区级项目17项,772万元;厅局级项目12项,34万元;横向项目21项,577.7万元;成果转化项目6项,97.3万元;校级项目22项,44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5篇,SCI收录181篇,EI收录44篇,中文核心77篇;出版著作5部。获广西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科学进步奖1项。获授权209项,其中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授权180项。学院与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税友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东信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院始终秉承广西民族大学“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全国及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内容更新于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