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于东铖荣获“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毕业生”称号。谈及这份荣誉,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惊喜与感恩之余,更深刻意识到‘优秀’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他凭借出色的综合能力,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追求卓越”的内涵。

拆解目标,构建高效学习体系
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紧张的时间安排,于东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拆解目标法”。他将晦涩难懂的专业课知识拆解成一个个每日可完成的小任务,化整为零,有效克服畏难情绪,避免拖延。遇到知识盲区,他主动向老师请教,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还充分利用学术论坛等网络资源填补知识空缺。“定期复盘错题和薄弱点,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远比盲目刷题更有价值。”于东铖分享道。凭借这套高效的学习方法,他的综合测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成功被广西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科学规划,平衡学业与多元角色
大学期间,于东铖身兼数职,曾担任学校创新创业促进会外拓部部长、学院组织干训部理事、学校礼仪队理事以及2022级网络工程1班班主任助理等职务,曾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全国第七名、校级“优秀团员”“学术科研奖”等荣誉。面对繁重的学生工作和学业压力,他通过“优先级划分”和“碎片化利用”实现了两者的完美平衡。他习惯用便签纸列出每日任务清单,按照“紧急重要程度”排序,充分利用课间、通勤等零散时间处理消息回复、活动协调等事务。这些经历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他的抗压能力,更让他练就了快速切换状态、协调多方需求的本领。“学生工作培养的沟通与统筹能力,在后续的科研和实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东铖笑着回忆道。
不惧挫折,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在科研道路上,于东铖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无数次实验验证失败的挫折,但他将每一次失败都视为优化改进的契机,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突破,收获丰硕成果。他荣获2023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区级一等奖荣誉。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他走出理论的象牙塔,深入学习分析用户需求、制定市场策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3)中斩获国家银奖。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不仅加深了他对专业的理解,更让他清晰明确了未来投身科研与技术开发的职业方向。

对学弟学妹,于东铖真诚建议:“大一、大二时要多尝试竞赛、社团活动和实习,在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深入钻研。”同时,他着重强调基础课的重要性,“数学和英语是深造的基石,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经验,能帮我们少走很多因‘信息差’带来的弯路。”展望未来,于东铖表示将带着大学期间积累的成长与经验,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在专业领域持续发光发热,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初审:韦晓萍 复审:潘彦燕 终审:刘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