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带领班级全体学生顺利毕业,助力多名学子考取专业证书、斩获理想岗位;他视学生如亲人,以“校园家长”的热忱守护学子成长,用行动践行“为人师表立师德,爱心育人润心田”的教育初心。他,就是深耕教学一线的引路人——刘勇老师。

刘勇老师照片
初心所向:转行执教,扛起育人担当
与多数从校园直接走上讲台的教师不同,刘勇的教育之路始于一次坚定的职业转向。参加工作后,在与不同行业的接触中,他逐渐领悟到教育事业的独特意义:“能亲手参与学生的成长,见证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这种价值感是其他职业难以替代的。”
正是这份对“育人”本质的深刻认同,让他毅然转行,踏上三尺讲台。多年来,他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教学,常说“讲台虽小,却是影响学生未来的大舞台”。即便面对重复讲授的课程,他也坚持“把每节课都当新课备”,课前精心打磨教案与课件,融入前沿知识;课上精准把控节奏,明确重点、化解难点,用严谨态度为教学质量筑牢根基。
匠心教学:深耕课堂,培育专业英才
在刘勇看来,“德”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为人师表不是空话,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的参照。”他以师德为标尺,用严谨的治学态度、真诚的待人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更以“身教”践行责任——课后主动留在教室答疑解惑,看到学生遇到困难时耐心开导,尽显“校园家长”的温度。
精进教学技能是他从未停歇的追求。“备课是教学的生命线。”他会提前梳理知识脉络、预判学生困惑,运用“提问+课堂作业”的互动模式,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针对性作业巩固所学,让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可知可感。
在担任2014级网络工程班班主任期间,他的育人智慧充分彰显。不仅紧盯学风建设,为基础薄弱学生制定补习计划,还关注职业发展,邀请行业前辈开展讲座。在刘勇的带领下,全班学生顺利毕业。“看到他们学有所成,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回忆起这段经历,刘勇满是欣慰。
以爱为桥:亦师亦友,温暖学子心田
“互相尊重是师生信任的基石。”这是刘勇与学生相处的准则。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生活中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敞开心扉。
曾有一名学生因身体原因陷入自卑、学习低落,刘勇发现后,利用课间主动谈心,从课程难点聊到生活琐事,帮他卸下心理包袱;同时鼓励班干部与他组队学习、参与活动,让他感受集体温暖。在刘勇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这名学生逐渐找回自信,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以积极心态完成学业。“老师的关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那段迷茫的日子”——毕业时学生的这句话,是他育人的最佳诠释。
薪火相传:坚守热爱,诠释师者真谛
对于刚入行的青年教师,刘勇总以“保持热情”相赠,“教育需要投入真心,只有真心热爱,才能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坚守初心,真正影响学生的成长。”这既是对后辈的期许,也是他多年教学生涯的写照。
从企业转行执教到深耕教坛,刘勇用师德立标杆、用匠心磨教学、用爱心筑桥梁。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诠释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谛,成为学生心中最温暖的“引路人”。
笃学精进:深耕科研,拓宽专业视野
在教学之外,刘勇老师始终以“终身学习者”的姿态苛求自己,将提升科研能力、拓宽专业视野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硕士毕业11年后,他毅然放下安稳的工作节奏,投入到博士阶段的深造中,成功考取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完成学业,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此外,为紧跟国际学术动态、学习先进技术理念,2019 年,刘勇主动申请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梅奥诊所开展访学研究,在为期一年半的交流中,他深入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沿,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与海外专家交流经验、碰撞思想。2025年,他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勇担重任:聚力学科,赋能专业发展
除了深耕教学与科研,刘勇更主动扛起学科建设的重任,以实干推动专业发展,为学院学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2021 年,他担任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系系主任,认真落实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到推动教学资源整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专业建设稳步推进。深知实践能力培养对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他主动牵头,带领系里年轻教师筹备并成功举办“金汤杯”校级网络安全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初审:雷金燕 复审:潘彦燕 终审:刘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