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教学能力突出,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高校“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大赛、广西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国西部区域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中获奖;她待人和蔼可亲,经常在课下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她以学生为本,提出“用品德影响学生,用汗水浇灌学生,用情感关爱学生”。她就是自治区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民族大学“教学十佳教师”、人工智能学院张桂芬副教授。

爱岗敬业,默默耕耘
张桂芬老师于1996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在教育岗位耕耘至今。二十九年里,她凭借出色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取得了累累硕果。
张桂芬老师现任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系主任,深耕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一线。她系统统筹本专业各学年教学管理工作,精心组织多届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论文指导、考研规划及就业帮扶,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率、考研率与就业质量实现逐年攀升。作为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组副组长,张桂芬老师主抓课程体系建设,严格对标工程认证标准,完成2019-2024级专业培养方案的迭代优化,并牵头组织多门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她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与南宁青柠檬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专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专业建设进程中,张桂芬老师全力配合专业负责人,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专业获批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专业获区级专业综合评估五星等级;2023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成功受理,正式进入自评阶段。
当说起成为民大老师的机缘时,她的回答很简单:“从小受父母的影响,也喜欢学校里面的氛围。”于是,出于心中热爱,她放弃了银行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正是这份热爱,张桂芬老师恪尽职守,对教育也有自己深入的研究。她始终坚信 “每一堂课都是新挑战”,即便面对已讲授多年课程,也会依据不同届、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精心打磨课件,从知识讲解到互动设计,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佳学习节奏。教学创新上,张桂芬老师主动汲取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先进理念,积极参与培训研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活力。凭借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她主讲的《数据结构》课程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显著成效,获评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同时荣获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这份荣誉背后,是她对教育初心的坚守,更是激励同行的教育典范。
张桂芬老师常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不学无术。”秉持这一信念,她始终以高标准锤炼自身素养,持续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在更新教育理念、钻研前沿知识与探索创新教法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深耕教学改革领域,张老师成果丰硕。她主持的《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专业认证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成功获批区级教改项目,为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主持的《信息类专业大学生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切实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同时,她深度参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等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模式。此外,她主编的《程序设计基础实践教程》,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张老师深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知道教学和科技是并辔齐驱的,因此她时刻都在遵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默默耕耘。
关爱学生,诲人不倦
“让学生满意是教师不懈的追求”——正如张桂芬老师文章中写下的这句话,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温度。日常教学中,她以亲和友善的态度倾听学生需求,以耐心细致的指导助力学生成长,在知识传授与情感关怀间架起桥梁。这份对学生的真心付出,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喜爱,更彰显了新时代教师以德立身、以爱育人的责任担当。这份初心与坚守,让她收获“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的荣誉,更多次被学生推选为院级“最受喜爱的专业教师”候选人。
很多上过张老师课程的学生,都提到她上课认真、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惑。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李昌政同学说:“张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心上,一心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谋划。课堂之上,她全情投入,教学用心,总能把那些复杂深奥的知识讲解得清晰易懂。课堂之外,张老师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同学们搭桥铺路,积极争取各类竞赛机会、校外学习资源和项目实践的平台。她就像一位引路人,在一节节看似平凡的课堂背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助力我们不断成长进步。”张桂芬老师没有让知识变成枯燥的死物,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亲其师,信其道”,张桂芬老师说道,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使学生喜爱教师,也能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
张桂芬老师是我校程序设计竞赛领域的核心组织者,八年来始终如一地统筹推进“创易杯”系列赛事,更以卓越的指导能力带领学子在各级赛场摘金夺银。当被问及选拔竞赛队员看重哪些因素时,张老师强调综合考量:“技术功底是敲门砖,但团队赛更考验协作能力。有的学生代码能力突出,却缺乏沟通技巧;有的能吃苦但应变不足,我们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准则。”在她看来,程序竞赛不仅是算法的较量,更是综合素质的试金石。
张老师创新推出“双轨并进”的培训模式,成效显著。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黄志聪同学回忆道:“张老师在算法训练时,巧妙地将竞赛案例融入日常习题,让我们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课后,张老师既充分挖掘我们的技术潜力,又耐心引导我们思考算法竞赛对个人成长的深远意义。在竞赛中培养的算法思维,至今仍在我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的指导方式,不仅助力学子在竞赛中突破自我,更激发了他们对专业领域持续探索的热情。
除了专业知识,张桂芬老师也很关心同学们的思想成长。作为一名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张老师号召学生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炙热相融,热爱祖国,奋进学习,做一个有热忱的知识分子。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她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阅读优秀书刊,这些都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张桂芬老师在教育道路上一边探索一边前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默默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教师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以此为照,张桂芬老师鞭策自己、不断反思,相信自己“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初审:韦晓萍 复审:潘彦燕 终审:刘志雄)